【中國民用航空網訊 通訊員:楊松] 五一勞動節,是每一位勞動者共同的節日。當大多數人享受假期,與家人團聚或外出游玩時,有一群人,他們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用雙手守護著每一架飛機的安全,用汗水詮釋著勞動的意義。他們,就是深航的機務工作者。
航線維修工程師
我是航班起降的“第一守門人”。迎著晨曦微露,送別暮色蒼茫,每一次繞機檢查都是與安全的無聲對話,每一次排故都是與時間的精密博弈。手電光劃過蒙皮縫隙,指尖撫過輪胎溝槽,在0.1毫米的尺度里丈量責任。烈日灼烤機翼,暴雨拍打機身,而我始終以筆直的姿態迎接每一架歸航的“大白菜”。
定檢維修工程師
我是飛機健康的“全科醫生”。當飛機褪去喧囂停進機庫,便是我開啟“全身體檢”的戰場。在駕駛艙儀表矩陣中解碼隱患,在數百頁工卡中抽絲剝繭,在毫米級間隙里校準生命線。從發動機核心到舵面縫隙,從燃油管路到飛控系統,我們用偵探般的敏銳,在蛛絲馬跡中守護飛行品質,讓每一次定檢都成為安全飛行的新起點。
結構修理工程師
我是飛機的“骨科圣手”。大至發動機的吊裝,細至大翼蓋板螺釘的安裝都會有我們排故的身影。面對蒙皮的腐蝕、桁梁的裂紋,0.01毫米的矯形精度,是刻進DNA的職業準則。高溫鉚接的火花灼燙掌心,復合材料修補的粉塵沾滿工裝,修復如初的翼梢是對我們最大的犒賞。
客艙維護工程師
我是飛機客艙的“細節管家”。應急設備檢查、內飾修復、異味溯源……瑣碎中藏著責任萬千。從座椅扶手的毫米級調節到行李架開合的流暢手感,從閱讀燈的光暈角度到盥洗室的隱秘機關,我用工匠精神雕琢每個細節。在旅客看不見的夾層空間里排線布管,在觸摸得到的每個表面精益求精。當旅客倚窗微笑時,我知道,這份看不見的守護已化作三萬英尺的安心。
發動機維修工程師
我是“飛機心臟”的守護者。在葉片的交響樂中聆聽金屬細語,用孔探儀為渦輪寫下CT診斷。當20噸推力的發動機在試車臺蘇醒,震顫大地的轟鳴是最動聽的凱歌。星夜疾馳的航程里,我們奔赴一臺又一臺的“心臟復蘇”手術現場,每一次精準的調試,都是對極限的挑戰,對完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