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零點,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新建T3航站樓正式啟用。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來看看剛啟用的航站樓是什么樣。

總臺記者 馬麗:我現在就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T3航站樓的出發大廳,可以看到在機場已經有很多乘客,我身后的值機平臺以及安檢通道都已經全面運行。根據預計,今天從T3航站樓起落的航班數量將達到253架次。
從今天的凌晨0點開始,蘭州中川機場原來T1、T2所有的國內、國際及港澳臺地區航班,已經全面轉至T3航站樓運營,在早上7點,首航的MU2249,從蘭州飛往昆明。
T3航站樓的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超過了原有兩個航站樓面積總和的4倍。站在這里感覺到寬敞、明亮,非常漂亮。出發大廳挑高達到了45米,新航站樓大量融入了敦煌、黃河等文化元素。我們過了安檢后,還有多個文創島,把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元素、馬家窯彩陶的元素、敦煌飛天的元素都進行了陳設,讓新航站樓也成為甘肅新面貌的一個展示窗口。

新航站樓智慧化出行上,也綜合了多個航站樓的優點。我們看到,像自助值機、掃臉通關這種基礎的智慧化手段以外,還有一些新手段,比如自動泊車、AI軌跡跟蹤技術等,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防護體系,提升了機場的安全管理效能。包括在出入境時,也能利用智能驗證臺、自助服務設備,讓整個通關效率提升50%。
今天上午,同步開通的還有中川機場東站高鐵站,6點10分,迎來了首趟列車。以后,從市區的蘭州西站到機場,只需38分鐘。在同步啟用27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旅客下飛機后,無須再進行安檢,就可以直達高鐵站。 乘客能便捷換乘高鐵,乘坐長途客運、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在綠植覆蓋、寬敞明亮的大廳里休息、購物。有實時大屏幕更新著各類交通信息。

其實,從空中看,舊的航站樓就在不遠處,從T1到T3,這也是我國基礎設施翻天覆地變化的見證。也能感受到這幾年,“一帶一路”、西北旅游火熱給甘肅帶來的機遇。
智能化設備廣泛應用 提升乘客通行效率
新建成投用的中川國際機場T3航站樓主打智慧機場理念,通過多種智能化設備的使用,讓旅客在值機、安檢和登機過程中,享受到更加流暢、便捷的出行體驗。
總臺記者 馬麗:新建成的T3航站樓面積約40萬平方米,是現有T1及T2航站樓面積總和的4倍。偌大的機場,當然少不了智能導航系統。在每個值機島兩側,都有智能問詢機器人“小蘭”,為乘客帶來細致、全面的解答。
中川機場T3航站樓設有63條安檢通道,配備有多種智能化檢測設備。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安檢人員可以將過檢行李與乘客鎖定,降低了在安檢過程中弄丟行李的風險。新投用的毫米波安檢門,可以對乘客無接觸快速安檢。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指揮部信息工程部副部長 趙鵬飛:中川機場T3航站樓投用后,我們基本實現了“出行一張臉”的建設預期。在旅客授權的情況下,旅客可以從值機、安檢到登機,實現全流程刷臉通行。
總臺記者 馬麗:智能化的機場出行,當然離不開機器人的幫忙。我身邊的這個小機器人,就是機場的行李配送小幫手。通過安檢后,您可以在它的帶領下,前往登機口、餐廳、商店、洗手間等多個場所,您也可以將隨身攜帶的小件行李交給它幫忙配送。如果您想自行在商店逛一會兒,就可以輸入密碼,讓小機器人先行帶著行李去登機口等您。
新機場 新技術 新工藝
作為甘肅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航機場工程,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投資達334.38億元、占地1.7萬余畝,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其中,催生了一系列新職業,成為區域航空發展的新里程碑。
走進蘭州中川國際機場T3航站樓,陽光透過穹頂的天窗傾灑而下,22個天窗像“魚眼”一樣,支撐這些天窗的全是鋼結構,盡可能把自然光的利用做到極致。此外,T3航站樓部分溫度控制也應用了地面輻射技術,熱水經過地下預埋的管網,源源不斷提供熱量。天冷通熱水升溫,天熱通冷水制冷。
中川國際機場三期,還在全國率先建立探驅一體化鳥防系統。58套聲波驅鳥器,將鳥類入侵預警響應時間縮短至15秒以內。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飛行管理部生態管理室副經理 藍云龍:它是雷達加光電來探測鳥類,同時聯動設備來驅趕鳥類的一種手段,提升了發現鳥類的及時性和驅趕鳥類的有效性。同時,我們平常也會針對這些數據,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比如我這個區域發現鳥,它一直在這活動,我們就有一個崗位叫生態管理員,通過生態治理,控制吸引鳥類活動的因素。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