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哲倫)6月2日凌晨2點,隨著北京區域管制中心(以下簡稱“北京區管中心”)管制二室席位搬遷順利過渡完成,所有管制室全部遷移至更新擴容席位進行指揮,標志著華北空管局北京區管中心新增23管制席位上線工作宣告圓滿完成。
北京區域管制中心自2004年正式投入運行以來,歷經18年保障華北地區空中交通指揮安全、平穩、可靠。北京區域管制中心配套建設的空管設備系統先后已經歷經幾次升級、擴容工程,見證了中國民航空管不斷發展和壯大,為空中交通管制指揮提供堅實基礎和技術保障。
2019年隨著北京大興機場投入運行,“一市兩場”的新運行模式和京津冀機場群初步形成,華北地區飛行量將進入新的全面增長階段。為了保障飛行量持續增長和空中交通管理安全持續可靠,北京區管中心迎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更新迭代工程:北京區管中心擴容更新工程。工程包含更新升級地空通信語音交換系統、語音記錄儀系統、程控軟交換系統、綜合信息顯示系統、動力UPS低壓配電配電系統等設備設施,同時在原有41個管制扇區指揮坐席基礎上擴容建設擴容增加23坐席,至此管制中心整體容量達到64個扇區管制席位,基本達到北京區管中心管制大廳設計滿容量。此次北京區管中心設備裝備全面換“芯”后,保障能力可以滿足2030年華北地區飛行量需求。
北京區管中心此次擴容更新工程,在增加管制席位硬件數量和質量提升的同時,系統核心架構和功能完成了一次全面的技術更新迭代。隨著民航裝備系統數字化轉型需求的驅動,此次擴容更新工程全新建成的主用、備用地空通信語音交換系統采用國際民航技術前沿的VOIP功能協議,基于航空VOIP技術的聯網通信技術有效的提高空管指揮系統通信安全、可靠和連續性。北京區域管制中心與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和北京終端管制中心的語音交換系統進行了VOIP數字互聯,形成了首都地區空管語音通信系統“一市兩場四地”全數字化、多重冗余的通信網絡,管制單位使用數字化通信方式全面代替傳統的點對點電話熱線通信方式。
設備建設非一日之功。每一條熱線2條線纜,每一個頻率單臺4條線纜,構成的是新建系統數以萬計的血管。每一條線纜都直接影響著頻率與熱線的使用,只有每一條線纜各在其位,暢通無阻才能使內話系統平穩運行,同時在新建系統的信號引入絕不能對在用系統的使用造成影響。多如繁星的線纜化繁為簡,化零為整的過程就像烹飪一樣,在科室技術骨干的帶領下,平日的辦公室成了臨時的指揮部,宣傳板變成了工程項目的沙盤。
在系統建設初期,技術人員與新建設備、新建設備與原有設備的磨合期是系統初期建設的必經之路。在磨合期中,與不同方面深入積極的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區管設備室的技術人員們,積極與管制部門溝通交流,了解管制需求,解決管制問題。為了解決管制員使用新設備時可能遇到的新功能、新界面,技術部門編寫了針對管制員使用的培訓教程,并組織技術人員對管制員進行了新建系統培訓,在系統的運行與使用兩方面下足功夫。內話擴容工程至此經過了一次聯合應急演練、四次管制席位過渡、一次席位改造回遷、一次新舊系統融合。
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下,北京區管中心擴容更新工程積極響應智慧空管的政策指引,工程立項超前布局、施工方案開拓創新,技術應用勇立潮頭,在民航空管系統發出華北聲音,展示華北技術力量,領跑在民航空管數字技術前沿。此次北京區管中心擴容更新工程是對設備裝備的全面換“芯”,是迎接新征程、接受新挑戰的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