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通航植保無人機
中國民用航空網通訊員梁小雨 唐亮東訊:8月14日下午兩點,在吳忠市利通區金銀灘鎮撈河橋的水稻田邊,伴隨著嗡嗡的轟鳴聲,五架極飛P20四旋翼植保無人機平地起飛,在碧綠的稻田上方實施農藥噴灑作業,烈日炎炎下,站在田埂上的五名飛手專心致志的操作著手中如手機一般大小的“地面站”,爭取在落日前完成此次飛防作業。
吳忠市利通區多個鄉鎮、共計1萬畝的水稻進入拔節抽穗期,像這樣高溫天氣緊接一場暴雨過后,水稻最容易爆發病蟲災害,為確保水稻穩產高產,利通區與西部通航無人機合作,利用植保無人機開展專項飛防作業,以起到防病、防蟲、防早衰、增粒重的作用。
精準測量確保飛防過程萬無一失
據悉,此次飛防作業歷時10天,量大面廣,涉及多個鄉鎮多片稻田,因此對無人機駕駛員的專業程度要求較高,不僅需要專業的飛行技術,也需要駕駛員具備豐富的飛防經驗。而西部通航旗下的西部(銀川)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區唯一一家由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認證的專業無人機培訓機構,擁有大量專業的駕駛員和植保無人機,并且經過長時間發展,西部通航的無人機駕駛員們在航拍、測繪、巡線、農業植保等作業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田埂邊,西部通航無人機教員唐亮東指向遠方的稻田邊界,向記者介紹道:“此次作業的機型運用了RTK定位模塊,飛行距離誤差可以達到厘米級,但前期需要先測量出作業的地塊信息為植保無人機設置航線。”原來為確保此次作業順利,在噴灑農藥前,駕駛員們做了大量的地塊測量工作,以確保包括基站的架設、地塊的分割、地面站設置等等細節萬無一失。待到真正實施作業時,駕駛員只需將植保無人機放飛出去,該無人機就可以按照預先設置的航線實施精準噴灑,無需實時操作,既節省了人力也實現了高效作業。
而精準作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在先期的地塊測量中必須準確無誤,這樣才能保證整體作業的持續性,還能避免避免無人機撞擊的風險。因此在先期的地塊信息測量中,唐亮東和同事們就在田間地頭一步步的丈量作業區域邊界及障礙物,為此每個人的腳底板都磨出了不少老繭,“做無人機植保是很辛苦的,但只要你熱愛飛行,那么這就是一個特別有趣的職業,在大自然中自由的飛行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參與此次作業的駕駛員喬峰如此說道。
無人機高效作業確保稻田提質增效
14日下午,在金銀灘鎮撈河橋的水稻田邊上,此次飛防作業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記者看見一名工作人員手中正拿著“地面站”,仔細監測稻田上方的無人機。只見在駕駛員的熟練操作下,紅色的植保無人機在作物上空約2.4米高度高速飛行、平移、倒退、懸停,所過之處均散發出濃濃的農藥味兒。
據悉,每一次飛防作業前,駕駛員都需要預先調制好農藥和水的配合比,根據實際作業面積計劃溶液用量。采訪中,唐亮東還向記者傳授了自己的飛防經驗:“由于無人機施藥的霧化性能特別好,所以灌藥時不建議選用粉劑農藥,以免影響噴灑效果。一個架次以后要根據剩余藥量及時調節每畝施藥量的大小。在作業中定期校準并清洗噴灑系統,確保管道清潔和藥量精準。”
而在操作無人機作業時,為了發揮電池的最大使用效率,駕駛員們除了合理規劃航線減少無人機空飛次數外,還要根據電池的充電時間及時到充電站循環充電,以便在返場中保證無人機正常作業。此外,由于植保的作業量大、飛防的期限比較短,所以一般都采取白天和晚上連續作業的方式,因此西部通航的每架植保無人機均配置了兩名駕駛員,兩人提前分工,適當休息以保證作業進度,其辛苦程度可見一斑。
下午5點左右,當最后一架植保無人機平穩降落在地面時,西部通航此次歷時10天的飛防作業項目也圓滿完成,夕陽下,參與此次項目的所有工作人員望著彼此黝黑的皮膚和汗濕的衣衫,在鏡頭前會心一笑,比出了勝利的手勢。
西部通航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
西部通航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
西部通航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
西部通航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
西部通航極飛p20四旋翼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
西部通航極飛P20四旋翼植保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