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網訊(通訊員:李彌科 許夢婷 李子豪)2025年4月22日,新疆首個高原機場——新疆機場集團昭蘇天馬機場迎來通航三周年。這座海拔1739米的機場自2022年4月22日投運以來,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10.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3.7噸,航班起降2546架次,三項核心指標增幅巨大,成為伊犁河谷聯通內外的“空中走廊”和邊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三年跨越:從“高原孤島”到“航空樞紐”
新疆機場集團昭蘇天馬機場的建成徹底改寫了昭蘇縣“交通末梢”的歷史。通航前,從昭蘇到烏魯木齊需9小時車程,如今乘飛機僅需1小時。三年來,機場航線網絡持續拓展,目前已開通烏魯木齊、阿克蘇、庫車、庫爾勒、塔城、吐魯番、阿勒泰7座城市的定期航班,并于2025年7月計劃新增昭蘇—鄭州—成都出疆航線,進一步融入全國航空網絡。
作為新疆首個高原機場,新疆機場集團昭蘇天馬機場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展現出卓越的運營能力。2024年冬春航季,機場通過優化航班時刻、強化應急保障,在雪季早、雪期長的環境下實現航班正常運行,保障旅客出行順暢。2024年旅客吞吐量同比激增465.8%,貨郵吞吐量增長20.7%,彰顯了新疆機場集團的韌性與活力。

產業融合:航空撬動全域旅游與特色經濟
機場通航為昭蘇縣“全域旅游”戰略注入強勁動力。2023年,昭蘇縣接待游客651.7萬人次,旅游收入25.4億元,同比增幅超130%;2024年1-11月,旅游收入29.14億元,同比增長18.87%,其中通過機場抵達的游客占比顯著提升。 新疆機場集團昭蘇機場全力打造“航空+低空+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持續推出“機票+景區”“機票+酒店”“門到門接送”等一系列“航空+”特色延伸服務產品,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滿足大家日益多元、日益增長的出行與旅游需求。
在物流領域,機場貨郵吞吐量從2023年的25.3噸增長至2024年的30.5噸,增幅20.7%,為當地特色農產品(如昭蘇油菜蜜、黑菜籽油、昭蘇馬肉等)外銷提供了高效通道,進一步打通“空中絲綢之路”經濟帶。

協同發展:構建邊疆綜合交通體系
為提升旅客出行便捷性,機場與地方政府建立“空地聯運”機制:
交通接駁:與昭蘇縣交通運輸局、出租車公司聯動,實現航班與縣域客運線路無縫銜接,確保旅客“下飛機即上車”。
應急保障:與公安局、衛健委等部門建立聯勤機制,簽訂4家航班延誤協議酒店,保障特殊情況下旅客食宿需求。
智慧服務:升級候機樓設施,引入LED大屏播放乘機教育宣傳片,組建志愿者隊伍,為特殊旅客提供“一對一”幫扶。
此外,機場還積極參與地方生態保護,通過優化飛行程序減少對周邊草原、濕地的影響,并與林業部門合作開展航空巡護,助力伊犁州森林資源保護。
未來展望:打造“航空+”立體發展格局
2025年昭蘇天馬機場計劃加密現有航線,開通昭蘇—鄭州—成都航線,推動“航空+冰雪旅游”產品落地,助力昭蘇“天山雪都”品牌建設,并引入通用航空企業,開展短途運輸、航空研學等業務。
三年來,新疆機場集團昭蘇天馬機場以其獨特的“高原天路”定位,成功搭建起邊疆與內地之間的經濟發展橋梁。從昔日的駝鈴古道到如今的云端通途,不僅顯著縮短了地理上的距離,更在促進經濟循環、提升生態價值以及凝聚發展共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航空+旅游+物流”模式的不斷深化,昭蘇機場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新時代,續寫“一帶一路”倡議下邊疆地區的嶄新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