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安航空新舟60支線飛機
雖然被稱為國內最小的航空公司,但云南英安航空在誕生伊始也是躊躇滿志,提出欲構建以云南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支線航線網絡。然而夢想顯然未能照進現實。在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最新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撤銷云南英安航空有限公司航空承運人運行合格證。開航不足三年便快速“隕落”,這一消息讓業內人士唏噓不已,而該公司被迫關張的主因還是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被迫關門
在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已發布的《關于撤銷云南英安航空有限公司航空承運人運行合格證的通知》中顯示,該公司目前用于公共航空運輸運行的飛機已不符合適航要求,且主要運行及安全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流失,不符合《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相關規定。同時,云南英安航空有限公司《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臨時)》已于2015年12月8日被注銷。
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12月,民航局發布關于擬批準云南英安航空有限公司籌建的公示,前身云南英安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正式更名并涉足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當時,民航局為此還專門發函,旨在鼓勵民營航空企業參與支線航空運營。
2014年3月,民航局再發布公示明確,英安航空經營范圍變更為云南省內及云南省周邊省(區)的支線航空客貨運輸業務。2014年4月正式開航的該公司把運輸航空的基地選在了貴州縣城的荔波。
按計劃,云南英安航空將以新舟60飛機為發展平臺,充分利用云南的區位、區域、地形、資源、航線和經濟等優勢,構建以云南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支線航線網絡,讓云南支線航線網絡成為連通東南亞各國與中國西南地區雙邊旅游、經貿發展的空中快速通道。然而,再完美的計劃也難敵殘酷的現實。
大浪淘沙
對于云南英安航空的運行資格被撤銷,資深民航專家綦琦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航企涉足通航和運輸航空多年,采用國產支線飛機,是典型的在旅游資源豐富且交通不便區域開展運輸的支線航空公司。其運行資格被注銷,歸根結底是被市場淘汰。
“近年來,云南航空市場開發步伐加速,如祥鵬、瑞麗、紅土、昆明等多家航企在當地注冊成立,云南已經成為國內注冊基地航空公司最多的省份,市場競爭加劇是英安倒閉的直接原因,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綦琦說,“另外,英安航空選擇的運12E和新舟60飛機在消費者中認知度不足,很多旅客還存在小飛機不安全的心理誤區,再加上公司戰略定位錯誤,沒有在去年民航局限制新航企籌建的政策背景下找到合適的資本方投入。”
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云南英安航空拿著121部運輸航空牌照,卻最終被注銷實屬可惜,這就好比股市,*ST股票沒有將殼兒資源變現而被摘牌。所謂121部牌照主要適用于通過固定航班從事旅客、貨物運輸的航空公司,以大中型飛機為主,國內三大航等航企通常被稱為121部航空公司。在審批收緊之時,一張121部牌照被注銷頗為罕見。
支線存憂
除了公司自身問題外,云南英安航空的猝然倒下,也折射出支線航空整體生存困境。所謂支線航空是指短距離、中小城市之間的非主干航線,使用的飛機一般是座位數在11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飛行距離在600-1200公里。預計到2020年,我國支線航空客運量將會突破1億人次,達到1.02億人次。愿景雖然十分美好,可支線航企生存現狀卻頗為艱辛。
不久前,奧凱航空與幸福航空合并成立的新幸福航,其支線之路也格外坎坷。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指出,除了暫時難以獲得優質航線外,支線航企還面臨多重困難。
從機型來看,中國航空工業的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對比波音、空客、巴西航空還存在較大差距。國產的新舟60,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遇到飛機部件故障,就只能停飛等著別人把零部件送過來,這樣增加了運營成本也不利于飛行安全。與此同時,包括基礎設施不足、人才匱乏等痼疾也始終難以治愈。
“在航空業內有一個比喻,就是干線是肥肉,支線是骨頭。” 民航管理干部學院原院長田保華稱,“其實對于航企來說,只要有好的航線就有肉吃,未來支線航空要想解決生存難題,需要選好航線,同時,民航主管部門也應對這一市場真正進行培育和政策傾斜。”(北京商報記者 肖瑋)
英安航空新舟60飛機
英安航空哈飛Y12E支線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