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航接連發生多起嚴重事故,而業界對于管理新規出臺的呼聲高漲。10月31日,記者從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以下簡稱“中國AOPA”)獲悉,通航相關適航審定新規正在研究當中,同時,目前一些現行政策也有望修改、細化。
據不完全統計,在10月內發生至少三起嚴重事故,包括一架R44直升機在安陽韓陵北見山村附近墜毀,機上兩位飛行員死亡;遼寧某通航公司泰克南P2006T飛機在沈陽某通用機場執行訓練飛行任務時墜入魚塘,機上兩名飛行員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江西南昌一架國產直升機墜毀。此外,根據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民用航空行政處罰決定書》,針對輕型飛機“黑飛”迫降后起火、超范圍從事經營活動、未按要求完成航空器定期維護檢查等問題,對三家通航企業進行處罰。
一面是事故頻發、“黑飛”不斷,另一方面是不少通航企業抱怨由于審批等限制,通航飛起來并不容易。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通用航空器已經達到了2205架,比年初增長了15.7%,通航企業達到345家,比年初增長了7.8%,但通用航空飛行總量37.3萬小時,僅同比增長1%。
對此,中國AOPA相關負責人表示,不久前,民航局通用航空適航審定政策研究小組到該協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相關的通航適航審定等新規正在研究制定中。中國AOPA飛行總監侯珉提出,目前辦理適航證所需時間較長,一定程度增加了通航企業運營的成本,希望接下來可以考慮將權限下放,提高辦事效率。另外,目前沒有一架符合適航要求的國產滑翔機用于訓練、比賽,希望民航局能夠更多關注滑翔機等發展。
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于彪也曾坦言,雖然民航局一直在推行公共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分類管理,但是由于目前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所以在有些環節上還存在套用公共航空運輸的一些標準和規范來管控通用航空,造成通用航空的成本相對比較高,活力還沒有完全激活,這也是民航局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來源:《北京商報》 肖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