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廈航客機偏出跑道的事兒了,小編的微博和微信群今天被刷屏了好幾波。
而上個月7號,深圳航空由武漢飛往呼和浩特的ZH9127航班在白塔機場降落后,在脫離過程中滑出快速脫離道,導致機場暫時關閉。
“沖偏出跑道”這個詞,總是在耳邊響起,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嘮嘮,這“沖偏出跑道”到底是咋回事呢?
快速回顧定義
沖偏出跑道是指跑道道面上的航空器沖出跑道道面末端或偏出一側,多發生在起飛或著陸過程中,具體可分為:
偏出(veer-off):航空器偏出跑道一側
沖出(overrun):航空器沖出跑道末端
這次廈航客機是在著陸后滑跑過程中偏出左跑道的。
根據網絡圖片,廈航B738左側發動機受損嚴重。
歷史事件數據顯示,沖偏出跑道、飛行中失去控制和可控飛行撞地是高發的不安全事件和事故類型。根據IATA(國際航協)的統計,與飛行中失控和可控飛行撞地相比,沖偏出跑道事件發生頻率最高,人員傷亡率最低(人員幸存率可達98%)。
但是!不能因為它“致命性”不足而疏忽大意!
飛機為啥會“沖偏出跑道”呢?
英國民航局曾對英國相關事故和報告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沖偏出跑道致命事故中,主要因素有:
機組操作失誤:飛行操縱和飛機速度問題等
天氣:地面風、雨、風切變等
飛機:剎車機械失效、除“已有故障”外的其他失效
跑道:道面有水等
ATC:指揮不佳
國內專家針對著陸階段沖偏出跑道進行過專題研究,得出了15項風險因素。其中風險最高的是駕駛技術欠缺。駕駛技術是指正常情況下飛行員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而技能欠缺表現在機組偏差修正能力較弱、操縱錯誤、目測偏差大等。
因此,提高風險識別能力與操縱能力、時刻保持良好的情景意識,當不具備安全著陸條件時果斷采取復飛。再次嘗試進近和前往備降場備降都是避免著陸失誤造成事故的有效方法。
除機組操作外,天氣因素也不可小覷。航家作者陳建國表示,飛機在強雷暴下落地有微下擊暴流、風切變和亂流風險。沿飛機運動方向上的風切變會造成飛機升力的改變,垂直于飛機運動方向的風切變會造成飛機操縱的困難和方向偏差。
除此以外,強雷暴時常伴隨降雨,因此飛機還有滑水風險。飛機在大雨中著陸,因為高速飛機輪胎在有積水的跑道道面不能有效剎車,可能會出現失去控制飛機方向的情況。
而且,強降雨會造成低能見,加上降雨使得駕駛艙玻璃水膜反射和道面積水反射,飛行員可能會產生錯覺和疲勞。
天公不作美的現象時有發生,雖然人們常說氣象變化萬千、難以預測,但是隨著技術發展,氣象報告的準確度越來越高,ATC和飛行員及時充分掌握地面風向風速、降水強度等氣象條件,也可降低沖偏出跑道的風險。
乘客遇到飛機“沖偏出跑道”時咋保護自己呢?
無論出現什么情況,大家最揪心的就是人身安全問題了,那么,作為乘客,遇見突發情況時如何做呢?
聽從機組安排
遇到緊急情況,雖然處置方法各異,但是生存其實是一項“技術活”,機組受過專業和嚴格的訓練,他們會按照最行之有效的程序自救施救,所以乘客一定要聽從機組的安排和指揮。
系好安全帶,掌握正確的防沖撞姿勢
坐飛機時小編發現,多數乘客登機后不會選擇閱讀前邊座椅中的安全條例,也不會認真觀看乘務員的演示。在此,小編建議刷手機前先系好安全帶,再拿出安全條例閱讀一下,了解緊急逃生通道和正確的防沖撞姿勢。
安全帶和防沖撞姿勢有多重要呢?一個簡短的小視頻讓你全方位了解,不正確的坐姿+不系安全帶沒那么嚴重,也就是會讓人手骨折、腿骨折、顱骨骨折和腰部受傷吧。
答應小編,請認真看!
除了安全,維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航家作者許凌潔指出,依照民用航空法的規定,因發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過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傷亡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責任;但是,如果旅客的人身傷亡完全是由于旅客本人的健康狀況造成的,承運人不承擔責任。如果旅客在下機中受到人身傷亡,由航空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乘客的權益有法可依,這下可以放心了。
不過小編還是希望,大家出門在外都平安無事。
畢竟,沒有什么比見到第二天清晨的陽光,見到家人、朋友和心上人更令人安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