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產飛機的出現,為我國MRO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對奠定并提升維修工程能力,占據未來新機型運維市場地位具有實際意義。后疫情時代,舉行業之力,搭建航材互援互助共享平臺,通力協作提高國產民機航材供應鏈的保障效率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將對國產民機戰略的推進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10月20日-21日,由中國航空學會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分會和上海市航空學會聯合主辦,山東省航空航天學會、陜西省航空學會支持,青島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與上海廣堯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第五屆民用飛機運行支持技術國際論壇與第26屆民航飛機航線維修暨航材互援年會在青島成功召開。
現場速遞:
加強航材管理是航空公司和維修單位挖潛增效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
錢惠德
適航審定處處長
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
錢惠德處長以從適航審定看國產民機航材的管理為主題展開演講。報告伊始,錢惠德先生介紹了零部件適航審定的批準方式,并針對航材保障目前面臨的困境從以下兩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一、從生產許可證持有人層面:(1)建立直接供貨授權(DSA)程序;(2)鼓勵供應商在國內設置零部件生產企業;(3)通過PC持有人、供應商共同的權益轉讓,培育國內企業依照協議申請OEM件的PMA。二、從航空公司和維修單位層面:(1)基于運行和維修數據,建立科學的精準的航材管理;(2)維修單位提升能力,逐步介入制造業,特別是與PC持有人、OEM建立廣泛的聯系,尋求相關零部件的制造。
航空公司與維修單位加強航材保障,有助于在役飛機的生產運營,同時降低航材占用資金的情況,最終達到運營和經濟化平衡點。
柏文華
運行支持總師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迄今為止, ARJ21已累計交付9家用戶,63架飛機,運行超過11萬小時,67000萬次起落,累計運送了超過360萬的旅客,開通航空223條,通航城市將近100座城市。
為實現ARJ21飛機的安全、順暢經濟運行,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運行支持總師柏文華介紹了貫穿于飛機全壽命的客戶服務體系,分享ARJ21作為一款新機型在投入運行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應對措施。商飛公司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目標為導向,采取多方面措施來應對挑戰,完成從產品支援到客戶服務的轉變,最終打造高效經濟的ARJ21維修體系,提升用戶體驗。
馬紅亮
客戶服務中心主任
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西飛民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主任馬紅亮先生由運營支持體系簡要回顧、運行支持體系發展現狀、新舟海外運行支持經驗、運行支持體系技術前沿四點展開交流分享。他提到:運行支持作為民機主價值鏈的重要環節,是民機制造業的主要利潤增長點。目前國內的服務體系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但是在整體型號支撐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標準體系不夠完整和統一。需要在行業層面從體系和服務標準上持續投入,支持民機服務的發展,隨著國產民機機隊數量不斷增長、海外市場的不斷擴展以及全行業的共同參與一定能夠更好地促進中國特色的民機運行產業和生態發展。
現場掠影:
本屆論壇以“‘維’保創新協作,‘材’享無憂飛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45家航司及MRO企業及20余家廠商單位約400余位嘉賓參與。論壇圍繞推動優化國產民機運行支持體系建設,搭建共享協作互助平臺作為關鍵的戰略性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大會作為一個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平臺,為中國民航業的發展、為世界民航業的進步做出努力與貢獻。
為了確保飛機的安全運行、減少機械原因導致的航班延誤或取消,充分發揮各公司機務維修力量及航材保障能力,今年有41家成員單位現場參與航線維修暨航材互援聯盟年會倡議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