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云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普洱市專場發布。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中老鐵路年內即將建成通車,讓普洱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與此同時,建成運營瀾滄景邁機場,改擴建普洱思茅機場,規劃建設景東機場,普洱有望成為全國唯一擁有3個支線機場的州市。
普洱之變
中共普洱市委書記李慶元在發布會上,回顧了普洱的巨變。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普洱之變,是經濟發展翻天覆地、是城鄉面貌滄桑巨變、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貧困面貌之變
徹底撕掉貧窮落后這一歷史“標簽”
特別是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邊疆各族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紅火。李慶元說,普洱是典型的“直過民族”地區,佤族、拉祜族、瑤族、傈僳族、布朗族等5個民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貧窮落后長期是普洱的“標簽”,直至2012年,全市貧困發生率還高達30.4%。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普洱舉全市之力向貧困宣戰,累計投入551億元資金,10萬余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斬窮根,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6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0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普洱篇章。
發展實力之變
從“一窮二白”到“后發趕超”
曾經,普洱的經濟基礎極為薄弱。1952年,全市GDP僅為1.2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3元,地方財政總收入522萬元。
一屆屆黨委、政府的接續奮斗,普洱市“后發趕超”,綜合實力實現歷史性跨越。2020年,全市GDP達945億元,是1952年的768倍;人均GDP達3.9萬元,是1952年的317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51.3億元,是1952年的近1000倍。
普洱從過去的“一窮二白”變為現在的“欣欣向榮”,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5個縣城榮獲“美麗縣城”稱號,8個縣(區)獲全省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表彰獎勵,均居全省第一。普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步提升。
內聯外通之變
人背馬馱的普洱已擁有3個支線機場
交通設施發生的歷史性巨變,讓普洱內聯外通的支撐能力越來越堅實。
新中國成立初期,普洱沒有公路、鐵路和機場,物資運輸全靠人背馬馱。如今,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8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70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車率、通郵率均達100%。縱貫普洱的中老鐵路年內即將建成通車,普洱即將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建成運營瀾滄景邁機場,改擴建普洱思茅機場,規劃建設景東機場,普洱有望成為全國唯一擁有3個支線機場的州市。
勐康口岸獲國務院批準擴大開放為國際性常年開放公路客貨運輸口岸,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成為云南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孟連(勐阿)邊合區建設加快推進,普洱學院被列為首批云南省國門大學建設試點高校。普洱與內地發達地區和周邊國家的互聯互通更加緊密,服務和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的條件更加夯實,與周邊國家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發展動能之變
綠色三張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產業培育得到歷史性突破,綠色發展的動能越來越充沛。
普洱市把發展產業作為立市之基、強市之本,推動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特別是近年來,以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為總平臺,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成運營電站135座,總裝機規模達930萬千瓦,安琪酵母、中國中藥等知名企業落戶普洱,云景林紙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林漿紙生產基地,202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137.5億元。
建成全國最大的云茯苓、白及、林下有機三七種植基地,現代茶園面積和茶產業綜合產值全省第一,咖啡種植面積和產量全國第一,獲有機認證企業和證書數全省第一,有機茶認證面積數、企業數、證書數全國第一,2020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376.9億元。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2022年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開工建設全球口徑最大的全可動120米脈沖星射電望遠鏡,申報建設無量山—哀牢山國家公園,安縵、洲際等國際品牌酒店項目加快建設,引進東軟、松贊文旅集團等攜手打造最美半山酒店,旅游總收入從2012年的50.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443.5億元。
生態環境之變
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為西南當好“生態屏障”
普洱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綠海明珠的特色和生態屏障的功能越來越彰顯。普洱市成功獲批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成18個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濕地公園,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4.59%,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準14倍以上。
出臺《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建立“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提起全省首例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牽頭與周邊州市開展跨界河湖聯防聯治,糯扎渡庫區非法養殖網箱和非法捕撈漁具全面清零,思茅河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Ⅳ類。
織密邊境“三張防控網”
民族團結進步的局面越來越鞏固
普洱“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國境線長486公里,強邊固防任務重、壓力大。
普洱市織密邊境“三張防控網”,創新建立聯建、聯防、聯保、聯懲“四聯機制”,堅決做到“五個管住”,嚴厲打擊偷渡、電詐等跨境違法犯罪,有效杜絕了境外疫情經普洱輸入內地的情況,為全省疫情防控大局貢獻了普洱力量。
同時,普洱是“新中國民族團結和民族工作第一碑”的誕生地,民族團結有歷史、有傳統、有血脈。在黨的領導下,普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普洱“盡全力”
李慶元表示,普洱將以省委省政府普洱現場辦公會精神統領各項工作,緊盯“十四五”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全力以赴推動普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把普洱建成綠色經濟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際生態旅游勝地。
盡全力建設綠色經濟示范區
堅持把綠色作為普洱的發展底色,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健全完善綠色發展機制。推行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和TEEB(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爭創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摸清生態家底,健全綠色發展管理體系,通過考核約束,避免各地無序發展,有效引導各地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堅持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為引領,以綠色有機為主線,加快建設有機茶葉、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和中藥材、水果、蔬菜基地,全域提高基地化層次,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全力打造地理標志產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加快風光水(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漿變紙”,培育壯大現代林產業,著力構建現代綠色產業體系。
盡全力建設興邊富民示范區
在建設興邊富民示范區方面,李慶元提出,普洱要筑牢安全屏障,構建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堅決管好邊境、守好國門。同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要加快沿邊經濟發展,抓云南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孟連(勐阿)邊合區、寧洱物流保稅中心等平臺建設,推動邊境貿易創新發展,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體系,全力謀劃推進一批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補齊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短板,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盡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勝地
普洱藥全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勝地。“國際”就是國際化、高端化,“生態”就是具有歷史人文色彩的生態景觀,“勝地”就是全域性的生態旅游高地。
要解決旅游層次問題。抓好景邁山申遺、普洱茶博物館和普洱茶交易中心建設,構建普洱茶歷史性展示、活態化呈現的大平臺,打造“景邁山+普洱+康養”茶旅融合發展新引擎。
要解決旅游檔次問題。圍繞打造一批高端景區、田園綜合體、高端酒店、高端旅游產品,用好、用足、用活普洱豐富的森林生態資源,加速推進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森林康養基地等建設,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將普洱一流的資源轉化為一流的產品、形成一流的產業、成為一流的品牌。
要解決旅游水平問題。加強管理,持續整治旅游市場,扎實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全力推進思寧一體化,提升美麗縣城品質、擦亮美麗小鎮顏值、涵養美麗鄉村氣質,進一步提高普洱旅游吸引力。
加強黨的領導為發展作保障
普洱市要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定不移加快發展。
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嚴管厚愛、鼓勵創新、寬容失誤,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持續凈化、優化政治生態。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執行落實更堅決、方法路徑更科學、工作作風更硬朗。(來源:開屏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