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將目光放在了低空經濟產業方面。
在分組討論中,劉傳健介紹,近年來,我國無人機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新增實名登記無人機110萬架,無人機實名登記系統注冊無人機數量達218.7萬架,同比增長101.8%,無人機在農林牧業、應急管理、城市執法等領域的應用已處于世界前列。

劉傳健
劉傳健建議,強化空域資源的管理應用,推動空域管理權限適度下放,增強地方政府對低空空域的自主調配能力,為無人機規模化應用提供靈活空間。同時,需明確有人機與無人機的空域劃分標準,避免運行沖突。
此外,他還建議建設低空產業高地,實現從工業級向消費級延伸,大力支持主要企業增強規模優勢、成本優勢、技術優勢,積極搶占細分市場。健全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實現高效運行管理,堅持統一標準、統一接口,推動布局天空地一體的通訊導航監視及監測系統。
最后,劉傳健建議,完善低空飛行服務法律法規體系,強化飛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加快低空空中航行能力建設,著力建設服務有效、管理有力、數據精準、及時互聯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實現“飛得安全”的突破。
“無人機并不是真的無人管,只是把人的管理轉換到幕后了。”劉傳健強調,低空經濟發展必須堅守安全底線。他認為,當前技術可靠性仍需提升,我國需在保持應用領先優勢的同時,加強相關法規與監管,安全與發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