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武漢市聯動建設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打造“空中出海口”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旨在系統提升開放樞紐功能,高水平打造“空中出海口”。

《方案》錨定推動國際航空物流體系建設、搭建武漢都市圈航空供應鏈平臺、大力發展適空產業、持續優化發展環境等4項重點任務,細化為協同構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織密前置貨站網絡體系、提升供應鏈平臺服務能力、加強武漢都市圈貨源組織等14項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針對武漢市臨空產業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目標,如:探索在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武漢經開綜合保稅區復制推廣光谷貨站模式;至2027年,武漢市力爭實現國際“空空中轉”航線25條以上,“漢港快線”達到每天5班至6班,“漢滬快線”達到每天20班左右;至2027年,武漢市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均增長30%左右,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13個以上等。
今年8月,全國首個網狀駁運型航空前置貨站——光谷貨站在武漢東湖綜保區建成投用。以光谷貨站為“媒”,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正實現物流、信息流的高效對接。
“貨物在光谷貨站已經完成收運、報關、查驗、安檢等流程,通過監管卡車運到花湖機場后,可免于安檢、快速通關。”花湖機場有關負責人介紹,光谷貨站橫空出世,實現了“一站對兩場、兩場互通”,相當于把“空中出海口”建到了企業“家門口”。
今年12月11日,花湖機場累計貨郵吞吐量突破120萬噸大關;12月14日,天河機場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萬人次的機場。亮眼的數據表明,湖北航空客貨運“雙樞紐”深化聯動發展基礎扎實、空間廣闊。
《方案》明確,將以“雙樞紐”建設為抓手,加快構建高效通達全球主要貨運樞紐和經濟體的國際航空物流體系,推動“鄂貨回鄂”“鄂貨鄂運”。到2027年,武漢天河機場國際航線達到20條以上,武漢都市圈貨物出口航空自運率達到90%。
湖北機場集團董事長李忠祿表示,作為全省民用機場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該集團將錨定“建設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目標,依托花湖、聯動天河、多式聯運、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物暢其流”的花湖國際一流航空貨運樞紐,打造“人享其行”的天河“國際門戶+國內樞紐”,推動湖北“九省通衢”向新時代“九州通衢”加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