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早上好!走上這個講臺非常的惶恐,因為昨天馮正霖先生發表了非常高瞻遠矚的講話,對于我們智慧民航的發展道、術、法進行了非常深刻的闡述。馮局長的闡述讓我更加感到我們廣東機場的智慧實踐實在是太粗淺了,所以今天非常的惶恐。前面的演講都是大咖級別的,我簡單講幾個我們廣東機場在推進智慧機場建設方面的小故事。
再過兩天,是我們廣東白云機場2號航站樓啟用一周年,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航站樓,號稱“網紅”航站樓,一些旅客會在那里打卡。今天我要講的是發生在這個航站樓背后的一些故事,講3個小故事。
大家看到了這一排機器是2號航站樓的自助行李托運區,我們在部署這樣一個自助行李托運區的時候,當時內部面臨一些爭議。因為之前在承載了6000多萬旅客的1號航站樓,我們部署了一臺自助行李設備,發現使用者寥寥無幾。當我們提出要大規模的部署自助行李托運設備的時候,我們內部有爭議,這么大的空間用來部署這個東西有人用嗎?但是事實證明我們低估了智慧化的浪潮。到現在我們部署的自助設備120臺值機設備,52臺行李托運設備,130臺登機設備,和4條出入境自助通關通道。經過一年,現在我們自助行李托運這塊的比例已經達到了50%,自助的值機已經達到74%,而自助的登機已經達到了97%。所以現在如果同行去白云機場了解情況,說我們幾臺設備好像不夠,我們的建議是,如果3臺不夠你就放30臺好了。當然現在我們面臨了一些問題,自助的使用率提高的太快,現在的航站樓非常空,我們的合作伙伴說能不能少做一些柜臺?我們說我們要再想想。
我要說的第二個故事,是關于航站樓的個性化應用的問題?,F在,在大機場如果要托運一個超重的行李,仍然是很復雜的事情,你要到一個專門的柜臺,有可能支付還不在那個柜臺,才能完成這個手續。過去在白云機場1號航站樓完成這個要15分鐘,但是現在在2號航站樓完成這個只需要3分鐘,因為自助行李即便你是超重的,各種支付都已經準備了,這是因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南航,在中航信的離崗系統之上開放了自己的一些個性化的應用,而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為航空公司在離港系統上部署了很多的個性化的應用,現在使2號航站樓的乘機體驗比較好。在登機口你可以升艙,你可以刷里程,在登機口突然要加一件行李、減一件行李,這些在過去都很難做到的事情,現在在2號航站樓都已經實現了,當然要特別感謝中航信和南航,和我們的合作伙伴。
第三個小故事,我想說說我們航班正常的故事。白云機場在2號航站樓啟動之后,同步建設了我們所謂的“最強大腦”,帶一些智慧概念的大腦,這個就是我們ACDM的協同決策平臺,可能在很多的機場現在已經成為了標配。那我們這個ACDM有什么不同?它是國內相對來說面積最大的,集成的席位最多的,集成的功能最全的?!白顝姶竽X”對我們正常性的貢獻是巨大的。去年我們在航班落地前30分鐘通報預達時間不超過3分鐘的準確率達到了95%,而過去誤差內在10分鐘以上的就會有21%,5分鐘的有46%。預達時間的準確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的場內設施和人員的準備是根據這個預達時間準備的,預達時間的準確可以減少我們設備和人員的虛耗,當然對那些接飛機的旅客來說也是一個更好的體驗。
我們在這個ACDM平臺起用之后,白云機場的平均滑出時間減少了1分鐘,旅行正常率提高了5.97%,始發離崗提高了7.26%,這是不容易的。智慧民航的建設使得我們的運控從原來的分鐘級的運控轉向了秒級的運控,“最強大腦”使我們的運控進入了秒級運控的時代,這是發生在白云機場2號航站樓去年我們推動智慧機場建設的一些小小的故事。
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挑戰。在2號航站樓推進智慧機場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
第一個挑戰,關于無人和少人化,毫無疑問人工智能的推進是一定要減少一些人的。當然就國家而言,機器既減少了人,機器也創造了人,機器可能減少了我們的值機員,但是人工智能又創造了快遞小哥。但是對我們來講,推進智慧機場建設一定會導致我的雇員要減少,無人或者少人這是一個趨勢。但是我們都知道,對于我們來說減人一定是一個難題,整個的人力資源的管控模式應該根據這個做什么樣的調整,我們不能將那么多的人放在自己的手上了。要外包,這樣人力資源的彈性才能適應這樣一個智慧機場快速推進的實踐。
第二個挑戰,我們還遇到了一些挑戰,比如說治理規則。昨天馮局長講說智慧民航的建設,與其說改變了行業的形態,不如說改變了行業的規則。是的。當我們要推進智慧機場建設的時候有大量的治理規則需要被更新。比如說廣東省現在很多的地方已經承認電子護照、電子身份證。但是在機場這張電子身份證仍然不行,我們需要改變。比如說航站樓,現在你看到白云機場2號航站樓這么空空蕩蕩,我們在想下一代的航站樓一定是小的,不需要那么大的航站樓了,或者如果有航站樓可能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購物中心了。但是按我們民航局的規定,你的終端容量必須匹配多少平方的航站樓,這些規則也需要改變。比如說安檢,我過去在新疆工作,在安檢方面我們要求你必須要檢查多長時間的,如果說我們的智慧化的建設一定會使得安檢變成一個無感的安檢,我們也需要相應規則的改變來支撐。所以治理規則的改變這也是我們的一個挑戰。
第三個挑戰,關于壁壘。我們是智慧民航,南航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他說他是智慧的航空公司,還有智慧的海關、智慧的空管,沒有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是智慧的。但是在機場內如果不能拆除彼此的壁壘,實現互聯互通,那么我們所實現的仍然是小智慧,而不是大智慧。但是這一點是難的,我們現在都知道數據才是黃金,誰也不愿意將一個黃金礦開放給他人,所以才引發了昨天討論的問題,誰是智慧民航的建設者。壁壘一定要拆除,而且要盡快的去拆除它。
第四個挑戰,關于安全。昨天論壇嘉賓當中,東航的馮先生說我們需要100%的安全。我過去在航空公司工作,我非常贊同他這句話,在這個行業的安全當中是不可以打99分的,你一定要100分。但是這個100分的追求一定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也會限制我們在智慧上的一些運用。我們這個行業需要承受一些風險,來推動智慧的運用。比如說無人車,場內其實最有條件實現無人駕駛,因為它的線路相對比較固定,作業的復雜度沒有那么高,但是它一定會帶來一些問題,我們能不能承受?在安全方面我們需要做一點點調整。當然關于安全,其實我們自己有的時候也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我過去在航空公司的時候會要求我的飛行員,當天氣條件不太好的時候,或者你感到比較疲勞的時候,或者是夜間最后一班飛行的時候,符合自動落地的條件時,盡量用自動落地。這說明我們其實是相信機器,我們認為機器能夠克服人為因素的一些麻煩。但是我們現在業內流行的觀點,認為人似乎還是靠譜一些,但是我們的實踐又不是這樣。所以在關于安全,我們到底該怎么看?是機器更可靠一些,還是人真的更可靠一些?我們需要做出抉擇??赡芎芏嗟臅r候是對安全的恐懼限制了我們的應用,而并不是真正的安全。
第五個挑戰,關于想象。坦率來說,昨天華為的郭平董事長說無所不在的連接,無所不能的人工智能。其實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最大的限制來自于什么?就是你要相信無所不能,你要相信想象力是最重要的。過去有一位哲人講,說“我們從歷史當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那么在今天,我們也需要講一句這樣的話,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所有挑戰,它從來都不會是挑戰,它只是一個偽裝的機遇而已。
所以在今天,在智慧民航建設的論壇上,我們希望我們大家真的相信智慧。有一句話講,我們過去很多時候是因為看見,所以我才相信。在今天,我們相信,我們才看見。所以我們一起相信智慧,擁抱智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