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 5 月 23 日的消息稱,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計劃將于今年 12 月前提交針對超音速飛機的兩條新規議案。目前 FAA 沒有對兩條新規的內容作過多的描述,但新規方向主要為放寬超音速飛機的噪音限制,以及簡化其在美國進行飛行測試的特殊飛行授權程序。噪音標準的制定將參考試驗性飛機的飛行結果。
2018 年 4 月 2 日,美國航天局(NASA)宣布向全球最大軍用機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 )投資約 2.48 億美元,用于生產名為低音噪的超音速示范客機(LBFD)的試驗性飛機。2016 年 2 月 29 日,NASA 就曾向洛克希德·馬丁投過 2000 萬美元用于啟動研發該款 “安靜” 的飛機。
NASA 希望洛克希德·馬丁生產出來的 LBFD 的音爆維持在 70-75 分貝,從而讓超音速飛機可以在大陸上空飛行。
該飛機預計將于 2021 年的夏天執行試飛計劃。試飛地點位于美國西南部。飛機將以 1.4 倍的音速(音速為 1236 公里/小時)飛躍 129.5 平方公里的測試空域,飛行高度為 5.5 萬英尺 (約為 16800 米)。NASA 將收集測試區域內的居民反饋,然后交由 FAA 做出具體的噪音標準。
測試機全身都是戰斗機裝備,其中包括波音“超級大黃蜂”戰斗機的通用 F414 渦輪扇發動機,T-38 超音速教練機的座艙蓋、F-16 戰隼戰斗機的起落裝置以及麥道 F/A-18 黃蜂式戰斗攻擊機的多個零件。
為了能夠擴散飛機在追趕音波過程中產生的沖擊波,測試機必須有光滑似水的表面和細長如針的身形。它保留了協和飛機的三機翼設計,翼展約為 9 米,飛行阻力小,結構強度高。前翼和小 T 形尾翼等多個升力面將防止沖擊波在飛機表面聚結。 當這些壓力波合并時,他們創造了傳統音爆的轟鳴聲。通過在飛機打破音障時保持沖擊波分離,音爆的噪音將會降低為低沉的隆隆聲,地面上的人基本聽不到。
Boom Supersonic、Aerion Supersonic 和 Spike Aerospace 等公司也正在開發用于商業用途的超音速飛機,計劃于 2023 年至 2025 年間交付飛機,但它們都表示主要消費群里將集中于商務旅行者。
Boom Supersonic (以下簡稱 Boom )計劃推出 55 人座的 XB-1 超音速飛機,該機型將由碳復合材料制成,機身將更加細長,阻力會更小。它打算跳過附加推力,而使用三個中等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如此一來飛機的噪音會更小。據悉,該設計團隊是由前 NASA、SpaceX 和波音人士組成。
目前,Boom 還明確了紐約至倫敦的單程票價為 2500 美元。這家丹佛創業公司已經成功吸引了日本航空公司、維珍集團的融資與合作。中國攜程旅行網也加入了投資行列,但具體金額暫未公布。
此外,Aerion Supersonic 也一直在與法國空客合作研發低音噪的超音速公務機
AS2。
可是即使突破了音爆問題,超音速依然不太可能很快到來。
超音速飛機的性價比太低了,載客數量少、油耗高、飛行距離短、維護維修成本高都推高了它的運營成本。
超音速飛機史上,成功的只有圖 -144 和協和式飛機。但圖 -144 由于設計存在嚴重的安全問題,正式服役不久后它便馬上退役了。留下的協和式飛機于 1976 年 1 月 21 日正式服役,于 2003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退役。
協和號在服役的 27 年里賣得并不好。1975 年,它曾獲得 225 架飛機訂單,但那時恰好趕上石油危機的爆發所以多家航空公司后來取消了訂單。最后總共量產 16 架,其中 14 架投入商業運營,買家也只有英國航空和法國航空,也就是生產協和號出來的兩個國家。
2000年,法國航空一架協和式客機在巴黎戴高樂機場爆炸。一塊從前一架飛機上掉落的零件劃破了主起落架輪胎,輪胎碎片擊穿了一側油箱,最終引發了爆炸。雖然事故原因并非源自協和號的問題,但最終這次事故加速了超音速飛機的衰亡。
不巧的是最近的油價又漲了,全球航空公司正為了燃油成本上升焦頭爛額,航空業對燃油成本還是相當敏感。燒油的超音速飛機想要回歸還是有點難。
(來源:好奇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