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綱要》提到,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等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設一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
“在航空方面,隨著深港高鐵貫通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深中通道建設不斷推進,大灣區內地面高速鐵路和公路網絡逐漸完備,這將為大灣區機場群彼此在地面實現互聯互通和在空中推進通程聯運提供絕佳方案。”民航專家綦琦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說。
綦琦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現有的高密度大型機場群的現狀和日趨快捷的地面交通運輸網絡,事實上已經基本消除了五大機場各自的區位優勢,如果使用準時、快速、便捷的地面運輸方式將五大機場高效串聯起來,必將實現“5個1相加大于5”的協同共贏。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機場(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的總體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近800萬噸,運輸規模已經超過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級機場群,位于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市場規模領跑全球不僅得益于需求,也由于粵港澳大灣區內各大機場保持適度競爭,提升了服務效率并降低區域航空成本。
“設想通過構建以高鐵為載運工具的大灣區機場群地面互聯互通的新網絡,東線連接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地機場,西線連接廣州、珠海和澳門三地機場,通過港珠澳大橋高速路延伸線連接香港和澳門兩地機場。新網絡便可實現在大灣區五大機場之間實現三四十分鐘內完成高品質、優體驗的基于陸路的多機場中轉。”綦琦說。
可以期待,隨著新網絡的建成和使用,屆時前往港澳的內地游客和國際中轉旅客可由廣州、深圳、珠海機場落地乘高鐵前往港澳;前往內地的港澳及國際人士可乘高鐵抵達廣州、深圳機場后再飛往內地的目的地城市。
綦琦說,新網絡可以促成大灣區五大機場的航權、航班、旅客的充分共享和優化配置,宏觀上實現了大灣區機場群的“合五為一”。基于高鐵連通大灣區機場群的新網絡將有助于充分挖掘和釋放大灣區現有航空資源的潛力,有效降低客座率偏低航班對空域資源的虛耗,增強往返大灣區航班的綜合競爭力。
(來源:經濟觀察網? 于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