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在四川航空天府國際機場機庫內,機務工作人員將一架退役的空客A319客機雷達罩緩緩打開,拆下第一顆螺母,開啟了四川省首個飛機拆解業務。
借勢而上,成都東部新區航空維修產業又翻開新篇章,將為成都建設制造強市貢獻新區力量。

搶占新市場
業務總量大,增長速度快
3.4萬平方米的四川航空天府國際機場機庫內,一架空客A319客機縱向停放,機身四周腳手架林立。繼成為國內首個空客A321客機改裝貨機項目的機庫后,這里也見證了四川省首個飛機拆解業務的開展。
飛機拆解,就是將退役飛機按零件拆解、翻新、維修并轉售,實現價值最大化。據統計,一架普通的商用飛機有約1000個可以回收的部件或子系統,可在航空領域實現再利用的退役機部件約占整機重量的85%至90%,其中40%至50%都可作為二手航材使用。
近年來,每年約有700架飛機走到運營周期的終點。隨著商用飛機在過去二十年的大規模增長,一大批老舊飛機也將在未來幾年迎來“退役潮”。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計,未來十年將有約11000架飛機退役,其中商用飛機拆解和回收預計將達到60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作為循環經濟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飛機拆解也是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重要舉措,擁有廣闊的行業前景。
目前,國內飛機拆解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擁有飛機拆解許可證的企業有9家,但拆解的飛機數量卻不足10架。上游退役飛機市場廣闊,業務總量大,增長速度快,盈利能力強,地方貢獻高。

開啟新模式
填補四川省航空產業鏈末端空白
在天府國際機場實施“飛機拆解項目”的四川賽德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德公司”),由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發展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四川川航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出資,于今年3月在成都東部新區注冊成立,是國內首家研究全流程A321客改貨改裝技術和服務體系的公司。
在圍繞A321飛機客改貨方案開展業務的同時,賽德公司將涉足寬體飛機客改貨改裝和維修、飛機資產交易、飛機拆解、部附件制造、技術支援、金融服務等領域,建立健全航空維修技術研發能力,開展航空器生命中末端資產管理,實現以產促研,加強平臺建設,推動產業發展。
賽德公司董事長陳波介紹,公司上游有川航集團的維修單位,具備豐富的飛機維修工程能力,下游有川航股份公司超過180架全空客機隊,和天府國際機場多個機庫及航材倉儲、銷售網絡,“也正是憑借這樣完整的產業鏈和行業資源優勢,公司率先介入飛機拆解項目,開展飛機拆解、航材儲存、銷售、交換、租賃業務。”
今年6月7日,首架拆解飛機MSN2841(空客A319)抵達天府國際機場,20天之后,四川航空公司順利獲得航空器拆解資質。此次“飛機拆解項目”的啟動,將開啟成都飛機綠色循環經濟新模式,填補四川省航空產業鏈末端空白。
抓住市場機遇
發展航空維修制造產業集群
“飛機拆解項目”在天府國際機場啟動,無疑是對成都東部新區臨空經濟的一大利好。除直接的經濟效益外,因絕大部分飛機二手零部件經過檢查、修理、測試、適航認證后在航空領域的再利用,讓飛機拆解產業成為航空維修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都東部新區成立以來,借助天府國際機場航空樞紐優勢規劃建設了天府國際航空經濟區,并將航空研發制造與維修服務定位為該區域四大主導產業之一,聚焦服務樞紐功能,加快發展產業集群。
目前,成都東部新區已實施和儲備相關產業項目14個,總投資154億元。除賽德空客A321客改貨項目外,航空維修領軍企業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東航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已布局天府國際機場并形成維修能力,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激光智能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海目星科技公司西部總部基地已落戶。
正在加緊建設的民航科技創新示范區,也將通過民航新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為航空研發制造與維修服務業提供科技支撐。
成都東部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成都臨空經濟重要承載地和先進制造業拓展區,成都東部新區將搶先抓住市場機遇,不斷豐富上下游產業鏈,包括飛機廢棄物綠色回收、飛機零部件維修、取證再使用、飛機零部件貿易、飛機零部件倉儲物流等產業領域,快速帶動相關企業在成都東部新區聚集,為產業鏈延伸、外溢提供內生動力,推動成都加快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