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你一定聽過類似的說法,中國中產階級崛起,境外旅游市場潛力空前,航空公司正在加大擴展國際航線。但最近,這一口徑發生了變化。
據彭博報道,和去年同期相比,2017上半年中國三大國有航空公司國航、東航和南航的國際航班席位的增長速度減少了一半,其中兩家公司的國內航線運載量明顯增加。5月份,國內航線的承載量上升了16.7%,達到兩年內最高,這一增長速度是國際航線的兩倍。
“如果你看利潤的話,我們的預測也認為國內航班實際上比國際航線更賺錢,”JefferiesGroup的分析師AndrewLee說:“如果能把重心放在國內,回報會更大。”
市場通常以每人每公里所獲的利潤作為航空業利潤的指標,過去航空公司愿意犧牲利潤,加速擴張,但現在他們變得更謹慎了。三大國航開始削減小城市到紐約、悉尼等地的長途航班廉價機票。
雖然中國目前仍然是境外旅游的一大發展市場,但出境游人數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去年增長速度是4.3%,而在6年前這一數字是20%。據彭博估計,增長還會放緩,今年可能只有4%。
“境外旅游的需求仍然很健康,但是增長不再會是爆發性的了,”分析師HeMingliang說:“這也意味著航空公司不會像他們以前那樣大舉擴張了。”
多種原因制約著國際航線的增長,中國的航空管制和航空排期擁擠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北京和上海的國際直飛航線有多重限制,很多國外航空公司想進入但并沒有“排期”。維珍澳大利亞就正等待進入中國開發直飛航線,但一直由于排期問題而延遲。
在中國民航業,一直遵循“一條遠程航線一家承運人”的分配原則,這大大制約了國內航空公司向國際市場擴張。舉例來說,北京至洛杉磯航線由國航包攬,其他中方航空公司無法參與競爭。
據國際航協(IATA)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遠程國際航線中由一家承運人運營的共316條,占比87%,由多家承運人運營的共46條,占比13%。而2016年中國遠程國際航線中由一家承運人運營的159條,占比95%,多家承運人運營的8條,占比僅5%。
最近,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在考慮放寬限制,允許更多航空公司承包線路。北京正在修建的第二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預計2019年7月完工,航空擁堵現象也許會有所改善。(來源:好奇心日報 溫欣語)